11月9日,欧博abg首批试点建设的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同步播出。
首批视频公开课上网不久,就有网友如此评价:“能够领略名校名师的讲座,真的如饮甘泉、嚼美味呀!”有网友在观看后表示受益匪浅:“讲得很透彻,原来一知半解、搞不明白的,在这个课里作出了框架性的解释。”还有网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希望“赶快把视频都传上来,支持中国公开课,希望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出现在公开课里”。网友邱诗荣道出了众多网民的心声:“以后有福了,坐在电脑前听名师讲课。”
“为知识开锁,让大脑给力”——全球开放课程联盟主席斯蒂芬?卡森的这句名言,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得到了印证。
文化传承:高校肩负社会责任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此次各高校重点选取了一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作为首批上线课程。
在首批上线课程当中,有南开大学的“六大名著导读”、浙江大学的“王阳明心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千古名月”、四川大学的“中国诗歌艺术”等。此外,欧博官网还选取了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课程,如武汉大学的“古希腊文明的兴衰”;解读科技类热点问题的课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概论”等。
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不是宗教,为什么它给予人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为什么它赋予人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为什么它启迪人真理?
主讲“哲学通论”的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学视频公开课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播知识,它既是传承文明,也是创造文明。教育与文化传承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是受教育者学习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等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历史、文化与社会知识对受教育者的改造过程。因此,公开大学教育的视频,可以面对更多的受教育者,使得人类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以高校为建设主体,由高校自主建设,以学校的名义推出。学校以名师名课为基础,欧博体现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水平。
众所周知,“985工程”高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具有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内在优势。将本校优质课程通过视频公开课的方式向社会免费开放,能够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浙江大学本科学院副院长陆国栋教授认为,通过公开课进行人文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承。据介绍,浙江大学在选择公开课程时将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文化传承的需求结合起来考虑,注意古代与现代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王阳明心学”、“茶文化”、“食品安全”等8门课程,将会陆续公布。陆国栋说:“通过视频公开课,拉近了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欧博娱乐使我们的优势学科、优质教育成果能够与大众分享。”
今后,更多的高校将自愿参与视频公开课建设,向社会推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内容更加丰富的视频公开课。教育部积极鼓励高校以视频公开课为突破口,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和新机制,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资源共享:中国高校敞开大门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常秀娇饶有兴趣地看了“人工智能PK人类智能”的视频。她说:“作为一名文科生,本以为看科技类的课程会有一定的障碍,但是看完之后觉得非常通俗易懂,我基本上了解了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
供职于某著名IT企业的杨州则兴奋而又略带幽默地表示:“终于有了我们自己语言的公开课了,以前休息的时候想看看公开课放松一下,但由于都是外语授课,必须得盯着屏幕看字幕,现在直接带着耳朵听就行了。”
资源共享,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视频公开课建设,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开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表示,教育部鼓励并支持高校建设视频公开课,在“本科教学工程”中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立项建设“爱课程”网站,以及共享系统,作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及今后建设的资源共享课程的展示系统平台;在“本科教学工程”中设置了1000个“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凡上网后社会反响良好的视频公开课,给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誉称号和经费补贴。
据介绍,高水平大学试点建设了近100门课程,正在不断完善,并将陆续上网。试点学校积累了一些课程建设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质量和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今后,全国高校都可以依据这些标准自主建设课程,经过师生和专家评价遴选,以学校视频公开课名义上网。
“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将整合全国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手段,满足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强烈的学习需求,推动教育开放,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杨祥如是说。
示范教学: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视频的公开,不仅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可以预见,公开教学视频对现在的大学教学会形成一种冲击力,引起教师们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比较与反省。大学教师上课教学要做到“有理讲理”,也就是说既要懂得道理,又要懂得如何去讲解道理。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6部诞生于明清时期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这“六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叙事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国家级教学名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洪教授主讲的“六大名著导读”吸引了很多网友。
在陈洪看来,视频公开课是现代教育理念、现代科技条件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也是二三十年来我们强调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努力方向。大学视频公开课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无论是对在校大学生还是全民素质的提高,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视频公开课的推出,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要更严谨,因为教学过程不仅社会公众可以看到,国内的同行甚至是国外的同行都可以看到。视频公开课更为直观地反映了教师的水平,所讲授的内容不仅要扎实,更要有新意,能够产生启发作用,激发学生或者说是听众的创新意识。
“公开课不一定要有很高的理论深度,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角度,能够切实地提高听众的知识面和科学素养。”陈洪认为,“在课程的选择上,不能太长、太系统,作为开放式的课程,要充分考虑听众的耐心,一般以30至40分钟为宜,定位要好。”
网友董小树说:“我建议大学老师应该在课后给学生拟定一个推荐或者指定某些选读或者必读的书录,规定学生在某段时间看完,看完之后再集体讨论对书中观点的认识和批判。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堂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视频公开课建设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桔说,视频公开课作为高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新的探索方式,对于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式,展示新时期教育改革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成果,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