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四国光伏关税豁免期将到,欧博abg业内:当地已补齐硅片产能有望降低影响
东南亚享受的“反规避”关税豁免期即将结束,这一为期两年的政策变动源于美国对进口光伏电池实施的最新贸易控制措施。5月16日,美国白宫声明中提及,由于贸易不公的指控,将进一步加强对光伏电池进口的限制。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透露,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期最晚在2024年6月10日公布该案件对本土产业损害的初步裁决。
对于这一动态,欧博官网多家光伏组件制造商高层向财联社反馈,他们正紧密关注事态发展,但具体影响尚未能明确评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吕锦标指出,尽管两年豁免期将满,期间东南亚地区已建立起硅片生产能力,未来美国可能直接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启动“双反”(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
回顾历史,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美国面临的贸易壁垒自2012年起便持续存在,美国后续推出多项贸易政策,如201关税和301关税,旨在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输入。中国光伏企业作为应对,逐渐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欧博娱乐以绕开“双反”调查。
2022年,美国企业推动商务部对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的太阳能产品开展反规避关税调查,最终决定对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光伏电池板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这一宽限期即将于今年6月终止。近期更新的具体措施则包括恢复关税征收、对进口产品设定安装时限以防止囤积,以及通过补贴等激励措施促进美国本土光伏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公告显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裁定相关进口产品对美国产业构成伤害,商务部预计将在2024年7月18日和10月1日分别发布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初步裁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已在东南亚构建起从硅片到电池再到组件的一体化产业链。例如,晶科能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均在当地设有大规模生产设施。同时,辅材企业如信义光能、明冠新材、回天新材等也已入驻东南亚,实现本地化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反规避”风险,尽管未来调查中的认定规则变化仍是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考虑到美国国内光伏产品供应链的潜在缺口,特别是若将东南亚产能排除在外,吕锦标提醒需关注美国及韩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布局。
面对东南亚“双反”调查重启的可能性,中国光伏企业未雨绸缪,积极推进在美国的建厂计划。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均报告了各自在美国组件产能的建设进度,但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组件生产环节,全面产业链转移面临成本和时间挑战,且能否满足美国IRA补贴政策的要求也存疑。
近期,美国宣布提高包括光伏电池及组件在内的多种中国商品关税,虽对我国相关行业的总体出口影响有限,但中国机电商会警告此举动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将对消费者造成负担,并可能阻碍全球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