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波与叶剑英的肝胆之情
央视国际 2007年01月16日 22:06 来源:
来源:《文史精华》2005年第一期
薄一波与叶剑英的肝胆之情
一见如故
薄一波与叶剑英相识于延安。1943年11月,欧博薄一波从敌后太岳根据地到延安,准备出席党的七大。这是他入党以来第一次来到中央。由于七大推迟召开,不久,他就和罗瑞卿一起进了中央党校学习。
一天,薄一波和罗瑞卿去王家坪军委总部,见到了时任军委参谋长和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对于叶剑英,薄一波心仪已久。在军委总部的窑洞里,两个人紧紧地握手。初次见面,没有深谈,但叶剑英给薄一波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谈吐文雅,精明谦逊,和蔼可亲。
此后,他们不时见面,彼此渐渐熟悉。谈到他们的友谊,欧博娱乐叶剑英曾说:“我们虽然相识较晚,但见面一谈,却无陌生之感。古话说‘志同道合,易为良友’。”薄一波也说过:“我们这些人,不管相识早迟,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因而总是一见如故的。”
出以公心显纯真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叶剑英先后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广州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薄一波则留在北京,协助陈云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工作。
1952年四五月间,薄一波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派遣,先后到上海、广州等地了解“三反”、“五反”运动的情况。当时广州对反对“地方主义”反映很大,并说叶剑英是“后台”。薄一波在广州期间,与叶剑英谈过,欧博allbet但叶不愿多讲,薄觉得其中似有难言之处,故未深问。
薄一波离开广州前,叶剑英要他向中央报告一下,希望中央派人调查,把事实弄清楚。
回到北京,薄一波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问:“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薄一波说:“叶剑英离开北京时,曾对主席说过,带去的干部太少了,肯定安排不过来,就像南方的‘水尾田’,水流到那里就没有了。当时您说:‘水尾田’是‘水尾田’,但那里有一股清泉嘛;地方干部不就是源源而出的‘泉水’吗?南下干部不够用,当然要使用一大批本地的干部,欧博百家乐而且南下干部也要变成与本地干部相结合的‘本地干部’。因此,不能因为叶剑英是广东人,使用了广东干部,就说是搞地方主义。”
毛泽东同意薄一波的看法。
回顾这段历史,薄一波写道:现在,事情已经看得很清楚,当时批评广东一些同志的“地方主义错误”,存在着把问题简单化、扩大化的倾向。1979年8月,广东省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复查,并向中央写了报告。10月,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委的分析意见,对此事进行了纠正。
“吕端大事不糊涂”
1954年10月,叶剑英奉命调回北京,走上了中央领导岗位。薄一波与叶剑英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上世纪50年代末,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薄一波在发言中讲到传统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几位同志纷纷插话,毛泽东就着叶剑英的插话说:我送你一句话,“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北宋人,当过太宗朝的宰相,时人称之“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当时薄一波听了还不怎么理解,便和几个同志议论,问其由来。后来才知道,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是指叶剑英在长征途中获悉张国焘要陈昌浩南下的电报,及时报告毛主席,保证了中央和中央红军按原定计划北上。这是薄一波亲耳听到毛泽东表扬叶剑英在政治上的坚定性。薄一波认为,这“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当之无愧。
薄一波认为叶剑英的另一大贡献,就是1976年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在这场斗争中,他起了决定性作用。薄一波说:这很了不起,叶剑英一直到逝世,始终“大事不糊涂”。
“人生贵有胸中竹”
1966年,康生之流炮制了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借此打倒刘少奇,同时残酷迫害老干部。薄一波因此被关押、管制长达12年之久。
1979年1月,薄一波平反出狱,不久,他就与安子文、刘澜涛等人到西山看望叶剑英。叶剑英见到薄一波,不禁潸然泪下,第一句话就说:“想不到你们受这么多苦啊!”那一天,大家都非常高兴,谈得很多,也谈得很远。临别时,叶剑英一直送到门口,直到汽车离开了,还伫立远望。
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夕,中央派薄一波向不在京的中常委同志汇报人事安排问题。当时叶剑英在广州休养。他诚心诚意地提出自己已经年迈,要求退下来,并给中央常委写了封信,进一步表达了这个意思。
1984年,叶剑英病危,薄一波再次到西山看望。听说老友来了,叶剑英眼睛微睁,欲语不能。薄一波很难过,虽再不能交谈了,但彼此的心是相通的。薄一波紧紧握着叶帅的手,默默地望着,悠悠往事涌上心头。走出病房,薄一波与叶帅的子女谈了当时的心情和感受。他们拿出纸笔,要他写点什么。他想起并写下了1927年高一涵写的悼李大钊一文中的两句话:他对人们,从浑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对他,从亲爱中露出敬畏心。
责编:何伟